从留守儿童到农民工
南华早报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(2018)
简介
十几岁,正是花一样的年纪。其他的孩子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,在跟朋友一起玩的时候,在享受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的时候,陈真真的生活里却只有负担和责任。父母不在身边,她得帮助年老的奶奶,得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。在弟弟妹妹长大一些以后,她也没有回到学校,而是外出打工了。
文本
我也想跟别人一样,(就是)不用干家务,每天可以出去玩。
“快点!吃完还得上学嘞!走!还有你!”
【河南省,冯堂村】
十二岁,本来是在家里上学呢,上着上着家里没钱了,然后有两天我没去上学。同学来问我,我说我生病了。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因为没钱上学才没去。最后我把头发给卖了,卖了150,然后上一段(时间)学。本来是打算跟人家一块出去打暑假工,但是他(工作中介)刚见我的时候,就觉得……不让我去。开学的时候说我能去,然后我就去了。
- “你是吃饱了还是找不找东西?” – “吃饱了。”
那时候小弟也还很小,家里还有那么多小妹妹上学。因为我爷爷得癌症去世,也借了很多钱给他看病,所以想想然后还是出去打工吧。
- “【indistinct talking】” – “就放那儿吧。”
第一次出去,在龙虾厂,四个月,拿回来了五千多吧。(爸爸)给了我五百块钱让我零花。能减轻一点负担,应该他也挺高兴的吧。
如果家里像别人家……不是很富裕但是过得一般,也有钱供我读书的话,我会上学。出去打工,以后长大肯定也是一点知识都没有,只能干累活、重活。
出去打工了,他(爸爸)应该也没想过我会想再去上学吧,我也不敢跟他们讲。
小妹妹她也马上快要上一年级了。他们三个人一年就是九千六,至少他们(父母)不用为我花钱啦,也不用操我的心啦。我挣的钱剩下的就可以给他们。
记者:(家人)给你过过生日吗?
没有。就算是小时候过生日就是煮个鸡蛋吧,在头上滚。也有时候过生日挨打吧。
记者:为什么过生日时挨打?
可能那天我不太听话吧。我们喝稀饭弄【舌斗 huo】了(洒了),(爸爸)就说我们一直看电视,不好好喝,然后就会开始打我们。小时候——这只是一点小错误,其实我感觉不应该打那么狠。以致……导致我现在还是很恐惧他。
其实我有时候在想:如果去世的人是我该有多好。我的爷爷奶奶或者该多好——就是他们俩在一块儿。
我这个爸,说我一个人在外面出去干活他不放心呀。
记者:你有没有感动啊?
没有。
记者:为什么?
因为我根本就不想跟他们在一块儿。(爸爸)一巴掌可以把我鼻子打出血,可以让我哭得呼吸不上来。他拿酒瓶子砸过我,但是没有砸到。他拿砖头砸过我,但是……砸着了。半截砖砸在我腿上了。所以我就是很害怕他。我感觉别人的父亲应该不会拿砖头砸他自己的女儿吧?
反正我去了尽量跟他少说话,省得惹怒他。现在他知道我大了,不能经常打,他自己也这么说了,但是(我)从心里还是恐惧他的——害怕。
我们三个人挣的钱,应该会让他们比我们幸福吧?
感觉自己像孤儿——别人拥有的父母爱,我应该没有,根本就没有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块儿。像什么他给我买玩具呀、买衣服呀,带我一起出去玩儿啊,都没有。
不希望以后我的孩子跟我一样这么不幸,也不想让他们跟我一样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。
练习
问题1:陈真真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?
问题2:陈真真为什么不上学了?她不上学以后去做什么了?
问题3:陈真真跟父亲的关系怎么样?
讨论1:陈真真和父亲在同一个地方打工,这会不会让他们的关系改善?怎样才能改善他们的父女关系?
讨论2:“留守儿童 (left-behind child)” 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?
讨论3:谁应该对“留守儿童”问题负责?要解决“留守儿童”问题,政府、社会、家长应该做些什么?